親子旅遊

協會自成立以來,已舉辦十五次的親子旅遊,以「服務家庭,營造和樂親友關係」為宗旨。為讓旅遊老少咸宜,無論地點的選擇、行程的安排,都經過事前探勘與精心規劃,讓孩子從中體驗自然的奧妙,為親朋好友之間的情感加溫,共同留下美好回憶。

親子旅遊

協會自成立以來,已舉辦十五次的親子旅遊,以「服務家庭,營造和樂親友關係」為宗旨。為讓旅遊老少咸宜,無論地點的選擇、行程的安排,都經過事前探勘與精心規劃,讓孩子從中體驗自然的奧妙,為親朋好友之間的情感加溫,共同留下美好回憶。

足跡腳蹤

2014年十月:二仁溪的感動
2015年七月:樹木銀行&天空步道
2016年三月:屏科大親親大自然
2016年五月:一閃一閃亮晶晶:新化賞螢
2017年二月:探探梅花鹿之旅
2017年十月:鰲鼓溼地之旅
2018年六月:親子踏水潮間帶生態之旅
2019年一月:放下3C,邁向埔里
2019年七月:海洋博物館之旅
2019年十一月:溪頭家庭森林浴之旅
2020年四月:新化林場賞螢趣
2020年十一月:成龍濕地,環境教育探索趣
2023年三月:七股飄配去,魚鄉深度之旅
2023年九月:杉杉來遲的~杉林溪之旅
2024年四月:惠蓀林場七淘趣,健行悠活兩相宜

溫馨回饋

樹木銀行&天空步道之旅

非常謝謝協會這次的活動,讓我們欣賞到大自然美好的創造,也能在當中有愛的交流,真的很有意義!孩子這次格外開心,家長在當中也很快樂!協會非常用心安排,讓大家中午享用嘉義有名的火雞肉飯!

活動增進會員們的彼此交流,也認識新朋友。最後,在小朋友的「腦筋急轉彎」中結束今天的旅程,收穫滿滿!
(擷取自 小衣媽媽分享)

一閃一閃亮晶晶:新化賞螢

黑夜中,一隊人馬彼此以手電筒照亮前方的路,我們既害怕又興奮,黑夜的森林交響曲,為我們的腳步伴奏,有貓頭鷹的叫聲、沼蛙彀彀彀的歌聲,還有蟋蟀和各種昆蟲的合奏。

導覽說我們非常幸運,因著前幾天下雨的濕潤,和今日的晴朗乾爽,創造了大量螢火蟲飛舞,和螢光蕈出現的時機點,讓我們能一探夜間熱鬧的生態風景,在滿天閃爍的星斗下,陪伴孩子探索美好的大自然世界。

謝謝主辦單位家長關懷兒少教育協會。

(擷取自 果果媽分享)

活動集錦

放下3C探探梅花鹿之旅 2017-02-28

探探梅花鹿之旅 協會今年度的春季出遊不僅是有好玩的行程,更是為了本次的旅途設定了目標挑戰:挑戰每一個人在出遊這一天都不使用3C產品,與配偶和孩子聊天談心說話,享受這難得的親密時光。(PS:專業攝影師負責拍照) 這次的出遊也特別交由年輕人分別是國中生和高中生擔任隊長,進行集合、點名以及服務大家的工作,每一個隊長都非常認真盡責喔! 媒體識讀課程 大人、青少年和孩童,一起學習如何判讀媒體的訊息,知道如何判斷和分析,並學習上網時間管理,當個自我管理的好管家! 聽到這麼豐富的課程,一起在這個充滿書香氣息的書香園拍照紀念 社頂公園...

一閃一閃亮晶晶 新化賞螢 2016-05-27

新化國家植物園賞螢趣 今夏協會的出遊來到了新化國家植物園! 步入園區內一覽晴空萬里,印襯出林場之美 夕陽漸漸西下,等到天黑我們就要開始賞螢囉! 探險之前,大家帶上閃閃發亮的螢光戒指,專注聽導覽人員解說,有獎徵答的時候要趕快舉手! 出發探險去~聞一聞這朵剛凋謝的「密毛魔芋」,有腐臭味,是台灣最高的花!...

屏科大親親大自然 2016-03-19

親親大自然 屏科大一日遊 協會所舉辦的春季出遊,首先第一站來到了「靜思湖」 靜思湖占地3.6公頃,一大早來到靜思湖吸收天然芬多精,沿途美景讓我們詫異不已,忍不住想多駐足拍照 畜牧場初體驗 畜保系的專業同學為我們講解乳牛、馬、鴨、豬的照料,每一種動物都有不同的照料方式哦!...

樹木銀行&天空步道 2015-07-28

嘉義的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協會在今年夏季出遊的地點是嘉義的觸口自然教育中心,在這有親切的老師和志工帶領我們,認識老樹和自然生態,樹木銀行的宗旨是保存物種及為未來的環境預先存款。 入口的「樹木銀行」巨石大有來頭!上面條條的斑紋,都是樹根的化石痕跡。 種子新兵日記課程 ...

二仁溪的感動 2014-10-19

屬於我們土地的這一條溪...... 協會首次舉辦親子旅遊,地點位於高雄茄萣的二仁溪遭工業污水、生活廢水、廢五金等業者汙染後,於90年左右已成污水排水溝一般,成為無魚、無蝦蟹的死亡河流,如今,卻在環保人士的努力和政府數億的整治下,煥然一新。 二仁溪之父 蘇水龍 先生-生態復育背後推手 蘇水龍賢伉儷和當地漁民在1995年成立了高雄市茄萣舢筏協會,至今將近20年,藉由河岸濕地營造而推動河川整治,並提昇保育理念,積極發展二仁溪生態旅遊,參訪當天,蘇爺爺講解二仁溪演變和復育歷史,帶領我們搭乘舢筏導覽沿岸景觀。別有洞天,紅樹林祕密花園。...

活動集錦

No Results Found

The page you requested could not be found. Try refining your search, or use the navigation above to locate the post.